农业微生物与合成生物技术组立足于特境微生物这一战略生物资源,瞄准国际社会对抗感染、抗肿瘤创新药物以及现代农业生物制品的重大需求,围绕如何高效创制新靶点新型药物和高效利用农业微生物资源等技术难题,一方面挖掘海洋微生物、植物内生菌等特境微生物资源,利用集成筛选技术发掘抗病、抗逆、促生等功能微生物菌种,并进行产业化开发;另一方面依据新生境→新物种→新基因→新产物→新机制→新药物的研究思路,建立新颖活性天然产物高效发掘体系,发现具有抗肿瘤、抗感染、杀菌或生物刺激素等医用和农用功效的先导化合物,通过组合生物合成或化学修饰提高先导分子成药性,采用合成生物学与代谢工程改造构建可用于工业化生产的高产菌种,并最终为产品登记与应用而持续努力。
潘华奇 研究员(生物技术中试平台项目负责人)
研究所功能微生物挖掘与高值利用团队负责人;兼任科技部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普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沈阳药科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等。
主要从事特境微生物资源及其活性产物发掘与利用研究。具体是使用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天然药物化学、植物保护学和代谢工程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挖掘特境微生物及其生物活性功能分子,通过药理和毒理学评价获得候选药物(农药),最终期望通过遗传改造和代谢工程的手段实现产业化。
主要研究方向有:
1)特境微生物多样性与农用微生物制品创制;
2)新颖药用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基因组挖掘与生物合成;
3)微生物抗生素组合生物合成改造和代谢工程高产;
4)重要先导分子的合成生物学重构与产业化。